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 我自踏浪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近乎武断但是丝毫不差的评论,叶应武一时间还是难以消化,虽然他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七百年的经验,更是已经经历过商海浮沉的熏陶,但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对于这些有一种抵制情绪,可是这种情感更像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感觉,令人难以捉摸。

    忍不住苦笑一声,叶应武拍了拍衣袖上不知何时沾上的尘土。

    既然来了,便坦然往前走便是,婆婆妈妈犹豫什么?

    —————————————————————————————

    咸淳二年四月廿三日。

    滕王阁下,赣水一畔。

    悠悠的芦苇丛中有孤鹜冲天而飞,可惜却没有落霞与之相互映衬。一条官船静静的停泊在远处的码头上。几辆装饰并不华贵的马车沿着码头一字排开,却吸引了半城人的目光。

    江南西路的当道诸公都在这里了。

    王爚、章鉴、叶梦鼎、郭怀和江万里五人站在最前面,默然不语。而家中的妇人则在后面指挥着仆役团团乱转。

    叶应武一袭正统的团练使紫色官袍,腰中一边悬着佩剑,一边挂着官印,迎风而站,自是器宇轩昂。加之身后官船二层的露台上,带着面纱的佳人正在悠然抚琴,飘渺的琴声和渺渺水波相互映衬着,仿佛已经不分彼此。

    而身上穿着都头衣服的江镐、王进和章诚就没有这么英俊潇洒了,垂头丧气的挤在后面,气的几个老爷子一个劲的瞪眼,而叶梦鼎则只是微微笑着。至于和这几位格格不入的,便是缩头缩脑躲在最后面的郭家衙内郭昶,郭怀既然已经站在了江南西路这条大船上,自然就得表示一下他的忠诚,把长子拿出来送到军中当质子是个不怎么样的选择,不过又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看到儿子如此模样,郭怀在尴尬之余也心中气恼,反倒隐隐约约希望叶应武能够将儿子锤炼的有些样子出来。自己在提举常平公事这个油水丰厚的职位上已经捞足了好处,怎么着也不能让一个废物儿子将半生偷摸打拼来的财富都败坏干净了。

    站在船头吹风已经吹得很不爽了,而下面的各位婶婶们似乎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家中的那些本应该拉出去逞威风的壮仆们正一箱又一箱的往官船上运东西,使得叶应武感觉官船正在缓缓的下沉。

    直到最后一箱货物运上船,叶应武方才舒了一口气,当下便冲着码头上众人拱了拱手,肃然喝道:“杨宝,启碇!”

    “遵令!”杨宝一丝不苟的喝道,作为一个顶尖的老兵油子,耍威风的时候他从来都不甘人后。

    叶应武看着缓缓消失在视野中的爹娘、兄嫂,心中感慨万千,一时间也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应不应该把他们当做亲人,毕竟自己是个货真价实的冒牌货,要说感情,其实是这一个月方才积累出来的,不过不得不说,叶梦鼎、陈氏和叶应及对于叶应武的态度让他很是感动,在这陌生的时代里,是他们给予了叶应武一种既飘渺而又真实的感情——亲情。

    不过叶应武也不得不承认,当自己看到越来越远的嫂子郑氏的那张脸时,心中莫名的很痛快,终于不用担心这个恶毒的女人有什么阴谋诡计了,也不用担心有一天醋坛子突然爆发了。

    身后船舱中隐隐约约传来下棋落子的声音,那俩货倒是毫无压力,自从昨天从萍水楼回来,一直就没停过,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等动力,可怜叶衙内和便宜老爹秉烛夜谈到三更半夜,对于即将发生的战事,老爷子作为一个没有摸过刀枪的文官,说放心才怪了。这也导致叶衙内还没有来得及和绮琴温存温存就已经睡着了。

    “这不公平······”叶衙内想要哭诉,但是却没有地方,无奈之下只得皱了皱眉,看向愁眉苦脸的一帮子兄弟,“都振作起来,他奶奶的咱们是去打仗,又不是去送死,你看看你们,像什么样子!杨宝,你过来,教教他们俯卧撑是怎么做的,从现在就开始做,什么时候脸上不再跟没了爹娘一样再说!”

    杨宝迟疑了片刻,看到叶衙内脸色不善,知道要是违背了这位主子的吩咐,恐怕做俯卧撑的就是自己了,急忙大声答应。叶应武满意的点了点头,背着手哼着小曲悠然去了,留下身后不绝如缕的惨叫声和求饶声,片刻之后,又夹杂着比哭泣声还难听的笑声。

    叶应武扶着栏杆,看着船头犁开层层水浪,朝阳在一侧喷薄涌出,洒下丝丝暖意。无论前方是光明还是黑暗,是希望还是绝望,都已经无法再回头。怎么着,本少爷也算是在这个大厦将倾的皇朝末世闯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而且还有了一帮子除了文天祥还能支撑一下局面之外,其他的看起来都不太顶用的废柴爪牙。

    叶应武突然间想起来昨天便宜老爹在烛火将熄未熄的最后时刻,眼睛中射出来的那两缕精光,还有那几句听起来至今仍然还心惊胆战、背后直冒冷汗的叮嘱。

    呆呆的看着沿岸七百年前的风景,这个本来只想做一个不太安稳的富二代的年轻人不禁苦笑一声。

    爹爹,你把这个局势,看得太透了。

    但是南宋偏居一隅,所能固守之处,唯川蜀、襄樊、江淮,川蜀之地道路崎岖不利大军行进,且蒙古大汗蒙哥丧命钓鱼城下,而江淮之间又有李庭芝率重兵重重布防,唯有这襄樊,孤城两座,由此南下,是为上策。襄樊若失,南宋不存。

    我叶应武穿越七百年重来此地,便是要保住这华夏的最后精华血脉,挽回那倾斜的天穹,挽回那崖山的日落,挽回那无数的忠魂烈烈!大丈夫纵死于此间,又有何妨?!

    我自踏浪北上,便是要以死救家国,管他什么党争,管他什么后路,管他什么文贵武贱,此去兴国军,此去襄阳城,挡我者,死!

    —————————————————————————————

    叶应武不知道的是,就在百里之外,黄州,麻城。

    滚滚的烟尘铺天盖地,上千蒙古军骑兵在属于南宋的土地上飞驰而过,高高举起的旗号桀骜的俯瞰着任由他们纵横的田野山川,仿佛马蹄踏碎之处,那些南蛮就只有匍匐在地的本事。

    数百丈开外的一座层林掩映的山丘上,两名宋军打扮得探子静静地趴在树上,看着滚滚而来的蒙古铁骑在已经荒凉无人烟的土地上肆意的纵横飞驰。两名探子对视一眼,已经难以掩饰自己的震惊,当下里急忙从树上跳下来。

    年轻一点儿的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只是紧张的看着,额角上已经满是汗珠。想当初刚刚应募,目睹那些百战而归的老兵们谈及蒙古骑兵的凶猛劲头由自恐惧的表情,还倒是这些屡战屡败的老兵油子早就已经吓破了胆,现在自己亲眼看见滚滚而来不见边际的骑兵,才突然意识到在这漫天黑潮之前自己的渺小。

    “怕了?”旁边老一点儿的探子倒是颇为镇定,不断的打量耀武扬威的对手,“但愿这帮子天煞的祸害这一次只是出来炫耀炫耀,吓一吓那帮子躲在城里不敢出来的官儿,否则就这千余骑兵,就足够咱们黄州厢军受得了。”

    “我们可是有万余兵力,又怎么会挡不住这千名骑兵,老哥儿你确实也太没信心了。”年轻探子咬着牙说道,虽然自己是那么的渺小,但是一万人摆在那里,只是那黑压压的阵势,和这不过千余名的骑兵相比,便要强悍许多,“现在事情如此危急,某还是速速回去送信吧······”

    老探子不可置否的笑了笑,饶是淡定的叼着一根草根:“慌什么,就那两匹驴子也似的老马,根本跑不过前面这些家伙,就算跑回去又有何用,到时候那些大官儿还不是乖乖的躲在城里不出来。小崽子莫慌,且看远处天上,乌云已经来了,免不了是一场大雨,倒要看看这些蒙古鞑子有没有胆量在这风雨中往前走了。”

    旷野里,烟尘仍未平息,而天穹之上如墨的乌云已经缓缓压了上来,将整个山川都笼罩在黑暗里,笼罩在无限的阴森和恐惧里。

    平静了太久的宋元边境,隐隐约约有暗雷滚滚,似乎随时都准备当空炸裂!

    年轻探子看向镇定的老探子,不免垂头丧气:“自打参了这鸟军,正面硬仗没打过,就连偷袭埋伏也都没有,一见了这等鞑子,就只有四处逃窜的份儿,也不知道当初岳爷爷是怎么带着一帮子虎狼也似的弟兄们从南打到北的,那才是真正正的好汉一条。”

    “淮上苏将军已经带着人马进驻蕲州,但愿这苏将军不要辱没了当年蕲王韩(世忠)元帅的名声吧。据说大江对岸兴国军新来主持的那位团练使有些本领,曾经在东面儿庆元杀败过猖獗一时的海寇,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叶青天、叶相公的衙内,小崽子你若是嫌弃此间诸公软弱无能,河埠渡过那大江去投叶衙内,到时好好杀鞑子。”老探子喃喃自语,眼睛不知道看向何方,仿佛就在前方不远处那些来回奔驰的蒙古骑兵只是虚设。

    “轰!”一声轰响,滚滚天雷劈开层层乌云,闪亮的电光照在狰狞的蒙古精骑脸上,也照在深藏山丘之上两名宋军探子的脸上。紧接着又是几个震撼人心的滚滚天雷接踵而至。

    瓢泼大雨随着呼啸而下,将这天地都笼罩在层层雨幕当中。

    透过模模糊糊的视野,老探子看着蒙古骑兵缓缓掉头,沿着来时的方向飞速消失,这才长舒了一口气,任由哗哗的雨滴砸在自己单薄的甲衣上,砸在已经有了皱纹的脸上。

    至少今天总算是不用提心吊胆的逃命了,老天保佑,让这暴雨下得更久一些吧。

    “但愿那叶衙内不是个窝囊废。”年轻探子咬着牙,冷冰冰的说道,任由风雨将自己笼罩。煌煌大宋,积聚东南百年风华灵气,难道就真的没有一个好男儿能够站起来挽回这将倾的天穹吗,难道每一次都需要老天爷的庇护才能够保住最后的火种吗?

    “走吧,我老了,这和鞑子们打下去的重担,还得需要你们来挑啊。”老探子并不知道身边的这个年轻小崽子心中到底在感叹什么,就算知道了也懒得管这么多,当下缓缓起身,踏着泥泞不堪的羊肠小道向前走去。

    暴雨疾风当中,这个不知道摸滚打爬经历了多少血与火的前军探哨就这样孤独而昂然的走着,仿佛那天空中倾泻下来的滚滚雷霆都无法使沉默的他弯腰屈服。

    年轻探子静静地看着老探子走向山丘的高处,眼眶中不知不觉的已经湿润了。

    这世道,总该有个人站出来了!

    —————————————————————————————

    皇宋咸淳二年四月廿三日,兴国军团练使、假知军事务叶应武,兴国军通判文天祥、兴国军都头王进、都头章诚、军中掌司马马廷佑、军中掌司马郭昶自隆兴府北上直趋兴国军。

    同日,北方蒙古寇黄州边境,幸大雨倾盆,未敢深入。得闻蒙古入寇,黄州诸县守军竞相逃窜,北线空虚。翌日天晴,苏刘义淮上兵锋直指黄州,震慑蒙古,方才免去一场大战,但南宋百年积弱,能战之军不过淮上襄樊寥寥数处,其疲弱之态,一朝得见。

    天下风云,亦由此而起。

    <a href=http://www.qidian.com>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