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啊!!”

    何似云还真忘记这碴了,要是被人叫叔他岂不是比家乐低了一辈?扭头,他还真没想到。

    哼,傻瓜。家乐穿好鞋子走上岸,夏天了他让村民们用竹子做了竹凉鞋,虽然舒适度不如布鞋,但夏天的时候穿特别凉快。不过走远路的时候还是换布鞋比较好,不然脚被磨破了磨伤了他不会负责的。

    至于什么女子不能露脚的破规矩家乐他们根本不在乎,农家的妇女哪里有不露脚的,下田插秧不脱鞋不挽裤脚吗?农家人哪里有那么多衣服可以折腾,说明白了这些规矩就是有钱有权有势的人折腾出来的玩意,他们农家人可没那么多讲究。肚子都吃不饱了,还去守什么规矩,这简直就是乱弹琴嘛。

    在别的村妇道人家还会顾及一下怕被人说嘴,而李家村经过家乐这几年潜移默化的改造,一个个都见怪不怪了。至于别的村见到了会说什么,李氏族人表示他们不在乎。反正李家村的姑娘不愁嫁,别村的人争着抢着娶李家姑娘,所以他们怕什么?

    太夫人偶尔也会羡慕一下李家村的妇女姑娘,只是她在京城那个世界待久了,怎么也不能完全放下架子,所以家中她虽然了有一双竹凉鞋,也只是在晚上洗完澡后在室内穿穿凉快凉快了。

    “家乐,你看。”

    柳言清手中提着两条大鱼回来,还真让他在草丛里抓到了两条草鱼,看了看每条大概在一斤多两斤左右。

    “不错嘛,有一手。”

    家乐让他把鱼放桶里,里面已经有不少小鱼了。小鱼里家乐把大多数的草鱼挑了出来,因为这家伙是吃草的,太多了怕它们把秧苗的根也啃了,所以草鱼数量很少。

    路过稻田时,家乐把小鱼倒了进去,大鱼继续扔在桶里,等下回去就让它们变成盘中鱼,嘴中肉。

    柳大和柳二还在捞河蚌,因为家乐说这玩意也能吃。所以两人不去捞鱼,改去捞河蚌了。

    回到家,家乐让柳言清挑水去,家中水缸里的水已经用了大半。拿出一个木盆,把螺丝倒进去用清水养起来,等吐完沙就可吃了。又把两条大鱼处理了,先是拍晕刮鳞,然后剖腹把内脏掏出来。剖鱼时要小心,不要弄破了苦胆,不然鱼肉会很苦。家乐把鱼泡留了下来,其他的都扔了。又把两边的鳃去掉,这玩意挺脏的,不能留。

    一条用调料腌起来等下炸了做糖醋鱼,一条则是片了做水煮鱼。两条鱼很快就被家乐做成了美味端上了桌,大家纷纷表达出了对它们最高的热情——除了骨头,其他的什么也不剩。

    家乐揉了揉肚子,今天晚上居然吃撑了。好在河蚌他让养着没煮,不然今晚又得剩菜,以现在的天气而言明天肯定不能吃了。

    “我打算在院子里打口井。”趁现在还有几天才收麦子,赶紧把这事办了。

    “为什么要打井?”村子里有好几口井了,平时他们挑水连队都不用排,而且井水的味道有些甘甜,一点也不比他们在京城里吃的山泉水要差。

    “方便啊,特别是夏天,可以把瓜吊在井里冰一下,捞出来吃更凉快。还能把一些剩菜也吊在井上,这样也不怕菜坏掉了。”家乐没有倒剩菜剩饭的习惯,一般他都是吃多少煮多少。但有时候也会剩下一些,这些倒掉就真的是浪费了。打了井后,因为井水很凉,饭菜吊在里面也不容易坏掉。除了这两个原因,还有井水可以冰镇凉茶,夏天的时候他都会煮很多凉茶,不止他会煮,李家村人都爱煮来喝。虽然有冰可以代表井水冰镇,但家乐始终认为直接用冰太凉了,吃多了肠胃容易着凉。

    再说了夏天容易上火,常喝凉茶就没有这个顾及了,所以说打井的事还是很有必须的。

    “行吧,这事我会找里正,”这里的里正指的是家乐七堂哥家的安松,他已经顺利的从大堂哥手中接下了里正的位置。

    “现在就去,明天安松一早去找人,后天应该就可以打。”家乐踢了一脚躺在他躺椅上的男人,这家伙晚上也吃撑了,这会儿正揉着肚子呢!说来也好笑,柳言清打从来了李家村和他成亲后,身上简直找不出当初那个威震四海的柳大元帅的气势了,要不是长相没变,说他们是两个人都有人相信。

    “好好好,我马上去,你就别踢了。”明知道踢不疼他,最后疼的还是自己的脚,可家乐就是热衷于踢人。

    天已经晚下来了,不过月亮很亮,走夜路都不需要灯笼照明。

    “清儿去哪?”太夫人走了出来没看到儿子问家乐,

    “找安松,让他找人来打井。”家乐一点也没有当着家长面不好意思指使人家的儿子做事的羞愧感,对他来说一天不指使柳言清他晚上觉都睡不好。

    “哦~~”太夫人没有多问,转身进屋继续让何似云泡家乐送给她的紫茶来喝。这茶可比她在京城里喝的茶还要好上一倍,别说自己爱喝,大儿媳妇也天天念着。只是这茶数量真不多,家乐自己也要喝,他们再一喝就真没多少了。今天新采的茶家乐都送给了他们一半,太夫人和何似云也不好意思再多要。

    所以平时他们都隔两天才喝上一点,每次喝完还心疼的不行。家乐到不是舍不得把剩下的送给他们,而是这茶是族人们的心意,他不能都送了。大家为了他的身体,愣是一点没留全给了家乐,所以家乐没有这个权利把大家的心意都送人。

    过了一柱香的时间,柳言清从外面回来。朝家乐比了一个搞定的手势,家乐就把人赶回了柳宅。然后才和太夫人、何似云三人慢吞吞的从墙上开的门穿过家乐的家进入柳宅。

    又是几天过去了,很快家乐院子里的井就打好了。柳宅本来在建屋子的时候就打了两口井完全够他们自己使用,所以这次打井只有家乐和村中的几户人家。打井的人高兴坏了,他们没想到一个村子里可以做成几笔生意,有了这笔钱,他们今年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因为他们县城周围河流不少,所以打井的人家并不多,像李家村这样几乎一半的人家家中都有井的还真少,大多数人都是共用村子里的一两口井或是直接在河流里取水吃。

    送走了打井的工匠,家乐他们又开始忙碌着收麦子。李家村的人收麦子不同于其他村子的人,大家都是先把麦穗在地里割下来,然后背回家。麦杆就留在地里,等收完麦子再来处理它们。

    割麦穗时,一定要把袖子放下来,不然被麦子上面的麦芒碰到了会痒死人。家乐全副武装,头截草帽,身穿粗布麻衣,脚上也穿着布鞋,除了双手和脸,身上没有露半点肉出来。柳言清三人也像家乐这样把自己包好,手里拿着镰刀告别太夫人和何似云朝麦地走去。

    装麦穗的是用麻布做成的口袋,这样一边割一边拖着走。麻布口袋不像箩筐那样重,一袋麦穗即使是家乐也能轻轻松松的拿起来。左手抓住几根麦穗,右手用镰刀速度割下。麦穗上要割长一点,下面要留一截麦杆,这样可以防止手被镰刀割到。

    这个比插秧要简单,所以柳言清三人上手很快。一行麦子割完的速度比家乐要快上一倍。对此家乐只能暗暗叹气,先天就不足,后天更跟不上了。至于跑去检查他们有没有割干净的事家乐从没考虑过,在古代大家都很重视粮食,收割时绝对不会落下一个麦穗。

    因为三人的动作很快,眼看袋子都装满了,家乐干脆做起了搬运工,把一袋袋麦子背回家里晒着,顺便把袋子空出来让柳言清他们继续装割下来的麦穗。两亩地的麦子真不算多,三个速度远超普通人的大汉一天不到就收割好了。家乐甚至除了运输麦穗回家,几乎没有什么用武之地。最后又打发三人去帮爷爷伯父他们,家乐则是在家里和何似云一起把麦子脱粒晒干。

    麦子平铺在晒席上,家乐用连架把麦粒从穗上打下来。连架的吱呀声不断的在院中响起,何似云在一旁用另一个连架学着家乐的样子打麦子。两人除了一开始老是连架相互碰撞外,后来越打越有规律,你的连架下去,我的连架起来,你上我下我上你下,一左一右互不干扰。

    中途家乐还煮了凉茶给柳言清他们送去,顺便帮大伯他们背了一回麦穗,然后才回来继续打了一会儿麦子,转眼间就到了正中午。

    考虑到三人大热天的在外面忙着,中午肯定有点不太想吃饭。所以家乐从地窖里拿了一些土豆出来,把它们削皮切丝,打算做一个酸辣土豆,这样既开胃也下饭。又做了几个凉菜,腊肉吃完了他就卤肉,正好可以用调料拌一拌下饭。

    卤肉是上辈子他跟师父学的,师父喜欢卤味,平时也喜欢自己动手卤东西,所以家乐就跟他学了两手。用八角,桂皮,花椒,甘松,小茴香,白寇,肉寇,砂仁,香叶,公丁香,母丁香,沙姜,南姜,香茅草,甘草,草果等放入布袋绑好,再入进陶罐之中,加水先煮一段时间,煮开后味道开始漫出,再把氽水过的猪头猪耳猪脚猪肉等放进陶罐里煮。等卤下一个时辰后,再用小火慢慢卤上半个时辰。这样卤出来的肉家乐比较喜欢,如果凉拌的话就不要卤太久,不然肉太软了拌起来吃没嚼劲。

    把卤肉拿出来放凉,猪脚这些就不管了,等下让柳言清他们直接拿着啃。猪头肉和猪耳则要切一下,切的时候要斜着片,这样片出来的肉片看着大却很薄,拌调料时也比较入味。

    家乐又把卤的五花肉切成块,这个家乐只能吃上两三块,何似云也应该能吃两块,至于太夫人能吃一块就不错了。但是五花肉卤出来的味道却是很不错的,家乐选的是那种大黑猪身上最好的那一块五花肉,好吃程度自是不用说。只是这样吃有点腻,所以家乐他们才吃的不多。

    但是当五花肉端上桌上,柳大和柳二笑得合不拢嘴,他们天生就是肉食动物,一天没肉吃身上就没劲。本来以为天热主君只会弄一些什么酸酸辣辣的开胃菜,谁想主君会为他们准备一大锅卤肉让他们吃个够,幸福的生活不过太安逸哦。

    所以中午这一顿,柳大柳二吃的最开心,柳言清也不错,只比两人的胃小了一点点。这也是家乐知道三人这些天累坏了,要是没肉身上肯定没力气,一般男人都喜欢吃肉,喜欢吃青菜的男人在壮汉中还真没几个。

    对了说到吃肉,家乐就想了之前吃的螺丝和河蚌肉。螺丝也就罢了,不知道柳大和柳二是怎么捞的河蚌,居然在一堆河蚌中有一只河蚌居然还结出了一颗小指指甲般大小的珍珠。当时家乐让柳言清把河蚌敲开挖肉,结果就挖到这么一个惊喜。

    这样天然的珍珠,虽然对柳国公府来说不值什么钱,但家乐还是好好的收藏了起来。这可是他们亲手捞出来的珍珠,必须好好珍藏。

    河蚌肉直接红烧,没有放太多调料,连盐都放的很少。河蚌肉鲜美,大家吃了就停不了嘴。柳大和柳二甚至还想再去捞河蚌回来煮了吃,被家乐给拦住了。虽然这东西好吃,但以他们的吃法就算河里再多也会让两人给捞干净的,知道什么叫细水长流吗?

    家中的麦子全部收好装进袋子里放进了杂物间的粮柜中。

    “家乐,是不是过几天就有人过来交租子了?”家乐的租子收的并不多,租他田地的人十分之一交税,十分之二给家乐交租子,剩下的十分之七则是他们自己的收成。对比其他地主的三成租子还要交税,家乐却只要了两成。当然,家乐名下有几百亩是不用交税的,所以他还是照比其他地主收三成租,也是他不好太过特立独行得罪其他的地主。

    所以家乐的田地一直不缺人租,每年都有人为了这个名额抢破了头。家乐平时也不管他们做什么,但交租子时一定要老实。要是因为贪心说自己收成不好,瞒下了租子,第二年就不要想租到了。所以租家乐田地的农户都很老实,他们不敢也不能得罪家乐,不然就凭他们自己家的那点地根本养不活一家人。

    每年家乐家的租子是最快收齐的,除了留下一半替换旧粮,其他的都用来换成了银子。每年光是卖粮的钱家乐就能挣上百两银子,今年只会更多。因为柳言清买的那两千亩田地也是他的,收下来的租子都能装满几个屋子。

    不过今年他没打算卖粮,全部留了下来。要知道柳宅还有近百的下人,他们全都要吃饭。而且家乐还要储藏粮食,以免碰到荒年没粮可吃。

    等所有人的麦子都收完,租户也来交租子了。考虑到自家房子有点小,所有的租子都送往了柳宅储存起来。

    同时把去年的旧粮换出来卖掉换成银子。家乐坐在榻上算账,发现即使家中有近百口人,这交上来的租子也吃不完,别说他还在山里藏了一半的粮食。古代的粮食产量虽然没有后世好么夸张一亩能产一、两千斤,可一亩种好了也能产上七、八百斤。一年下来光是租子就有几十万斤,磨成米或面也有四、五十万斤,光他们这些人根本吃不完。

    柳家的伙食很不错,下人每天最少也有一个荤菜一个素菜,像大丫环和林嬷嬷这样的则是两荤一素一汤,比普通的农家生活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按照一个成年男人的饭量来算,一天最多吃一斤或是一斤半的主食,其他的暂时先不计,主食一般就是米面,一百个人一天就是一百斤到一百五十斤粮,一年算下来也不过才几万斤。这还是是家乐按照最大数量来计算的,实际上消耗掉的比他算的还要少上三分之一左右。这几十万斤粮食他打算藏五万斤左右,剩下的他要是不卖只能烂在粮仓里。所以家乐毫不犹豫的卖了,换成了一千两银子。

    看着这些银子,家乐感叹怪不得从古至今大家都喜欢做地主。虽然买地的本钱还没有收回来,但是家乐相信过不了几年买地的钱就收回来了。而且古代的地不像后世,没有土地年限。只要有地契,那田地就一直属于你或你的家族。

    把银子存好,家乐可没有把银子贡献给钱庄的意思。古代的钱庄存钱不但没有利息,还会向大家收取费用,简直就是周扒皮,存钱给他们做生意还要倒付钱,家乐觉得这笔买卖不划算。

    柳言清坐在榻上另一边看书,见家乐一脸愤恨的说着钱庄的黑心,就忍不住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家乐总是会有一些奇思妙想,一开始听会觉得奇怪,但细想一下就会发现他说的很有道理。但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不是凭借一人的话就能改变的。不过他支持家乐不把银子存进钱庄,听了家乐的话后他也觉得钱庄是在坑大家的钱,回头他让柳二去把镇国公府存在各个钱庄的银子都提取出来,才不要便宜了他们。

    家乐不知道因为他的一句话,大周朝各个大钱庄被人提走了几百万两银子,一时间各大钱庄周转不灵,差点没破产。好在他们的主家都有些背景,急时稳住了情形,不然大周朝最大的几个钱庄就会成为历史。

    至于是谁提走了银子,他们不清楚。因为对方是用票据过来提银子的,一开始存进来时就只认票不认人,所以各大钱庄查来查去都没查出取银子的人是谁。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