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章 惊世骇俗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猪肉、调料、鸡蛋连耐用品也都开始涨价,报纸上开始有了连续宣传要改革工资和物价的消息。

    卢俊方询问几个子女的看法,卢秀贞因为前世这个时候还是个小屁孩,根本对这种事一点印象都没有的,现在对政治也说不出什么建设性意见,卢秀鸿则认为中央既然敢放开价格肯定是有的放矢的,计划经济能够调控这种情况,物价短期上扬后会回落到正常并稳定,卢俊方听了分析了下也觉得很有道理,他的理解角度是现在大家都在拼命买各种物资,以后再生产出来的商品一定时间内肯定会供大于求,那时物价就没多大空间上扬了,国家肯定也会有措施让价格回到正常水平,他们应该把钱捂着到降价时用。

    “到底为什么价格会突然涨的这么厉害啊!”殷兰就想不通,吃的用的涨涨也就算了,那些黄金、电视、冰箱谁会没事天天买啊!

    “主要是要取消双轨制了”卢秀鸿喝了口茶,卢秀贞也催着他赶紧解释下,她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简单地说就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制定了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一盒火柴两分钱,一斤盐一角三分,这样的方式维持了28年。可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引入,价格和市场开始显出不兼容,80年代初,能源、原材料的主管基础工业部门逐渐放松了计划配额制的严格管理,既给企业“计划内指标”,又有“计划外指标”,那么这样企业就可以把计划外指标生产的产品不按照计划价格给指定的单位收购,而是拿出去自行销售。

    一种物资有两种价格,市场价要高于计划价,那么计划分配的比例自然逐步缩小,市场销售的份额反而逐步扩大,这就是 “价格双轨制”。

    最初的双轨制避免了价格一次性放开对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又同时延续了市场改革的精神,可以说得到了领导的首肯,但渐渐弊端也逐渐显露。

    卢秀鸿举了个例子,好比他们单位的钢材,一吨普通钢材计划内价格是700元,市场价格是1800元,如此巨大差额,生产企业肯定不会心甘情愿按照计划合同供货,即使签了的合同他也会以各种借口不去履行,而是尽可能把钢材拿到市场上去销售,下游企业想要拿到钢材,就必须支付额外的补偿才能得到原本的计划供货,可以说,在双轨制政策下,这样的每个环节都是合法的,但是每个环节却又都是倒卖的。

    而这种特殊国情下的独特制度也使大量的投机者找到了牟利的机会,“倒爷”们不停地转手倒卖各种流通领域的商品,层出不穷的转手使得物资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甚至有短缺的现象,可想而知其中会滋生多少的*,计划内的物资以市场价出手,“倒手”带来的丰厚利润让这些人前仆后继。这种情况下,物价可以说是“不得不改”,想抓住这最后机会的人,自然就会大量囤积各种货品。

    “那这么说,囤点东西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喽!买点常吃常用的还是应该的。”卢秀贞听完觉得买些常用的消耗品也没错,毕竟价格总体还是在上扬。

    “你买少量当然没问题,但是像对面他们那样囤就不至于了。”对面老头老太前两天买了一百盒火柴和几十袋白糖、盐回家,让梁桂兰看的咂舌不已。

    不管老卢家分析的如何头头是道,听来确实理由充分,但是真理这次没有站在他们这一边,后来的事实证明一切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5月,中央政治局先后召开了两次会议,形成了长痛不如短痛的共识,会议正式放出了进行价格和工资制度改革的风声,新华社发表通电:“中国的物价改革是一个大胆行动,要冒一定的风险,但是中央有信心把这件事办好……”

    这条消息一出,直接证明了之前的小道消息不是空穴来风,民众的心理开始发生波动,掀起了第一波抢购狂潮。

    凯恩斯有一句名言叫做:“社会心理决定人类永久的经济问题。”大家第一次疯狂采购时,老卢家和老张家还能坐得住,觉得抢购潮一出国家肯定要管的,要管的,可当猪肉涨到了四块九一斤,鸡蛋涨到了两块七一斤,西红柿竟然要八块钱一斤,所有的时令蔬菜都涨了30%时,家里的老人终于坐不住了,十块钱拿出去回家只能炒个西红柿鸡蛋,一个月一百块的工资只够吃十天,可价格还在涨啊!1

    老百姓只能被动地加入了抢购大潮,可这显然不是终点。

    作者有话要说:1本文及后文中涉及88年物价及政策数据,均参照、引用吴晓波《吴敬琏传》及《激荡三十年》。

    这周六日出门,无法回复大家!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