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来龙去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当时下乡的知青一般就是去农场(含兵/团)或者生*产*队(所谓的/插/队)。这两者共同点都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区别就在于待遇上。

    一般情况下,兵团大多能够集中超过百名的知/青,务农时使用的有机械设备,生产率自然就较高。吃饭在食堂,住房有宿舍,过年还有探亲假,生活稳定;

    生/产/队呢!一般是10个人一个队,农具相对比较原始,大多就是靠挣工分,一个壮劳力干一天顶天了也就是10个工分,所有花费得自己来,做饭啊!火柴啊!有的条件不好的生产队一年到头分红时,扣完粮油款你还会倒欠他!

    所以下乡最好的去处首选就是生产建设兵团,其次是国营农场,最后是插队落户。

    说起来卢秀贞最初运道还是有点的,她要去的地方是安徽生产建设兵团,未组建兵团时,这里是“华阳河农场”。

    众所周知在华夏棉花种植的重点是安徽,而安徽的关键是安庆,安庆的重中之重是宿松县、复兴镇,在那里连队有100多亩农田,主要种植作物就是水稻和棉花。

    到那以后直接去三师十团综合加工连报道,要下田想想就会很累,但是比起去山坳坳里饭都吃不饱,至少还能有些许盼头。

    他们加工连一共有300多名职工,其中130名上海知青,3600亩农田,也就是说人均就有10多亩。当时华夏大概有18亿亩粮田,全国13亿多人口,平均下来人均不足1.5亩,可以预见连队的农务是有多繁重!

    而加工连一共有7个排,1-5排是男职工,6排是女老职工,7排就是女知青排,平时都是以排为单位干活。主要农活就是种棉花、水稻,也有一部分玉米、红薯、黄豆的粮食种植,养鸡、放牛、看菜园、浇大粪、做豆腐、做粉丝……

    这群上海阿拉1在家就算条件不好,也从来没吃过什么苦头,哪里会干什么农活。兵团显然对这种情况了若指掌,7排女知青头几个月便被安排在其他排后面搭配干活,一开始卢秀贞和几个同学是去菜园浇水、施肥,或者去帮忙剁剁猪食什么的,等四月份棉花、水稻都开始选种、播种插秧时,他们所有人都得跟着下地了。

    卢秀贞是跟着三排一个叫做刘志同的社员一块种棉花的,虽然是第一次种,但是她眼里有活,话不多人又不娇气,刘志同在前面算好间距挖坑,她就在后面填种,诸如此类搭配干活速度什么也挺快。

    刘志同自己也就21、2岁,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就算没有啥绮思邪念,本身见到女孩子也会有些下意识的照顾和保护,他看卢秀贞才16岁不到就来农村挺不容易的,平时就主动的承担了很多脏活和累活,卢秀贞这个嫩皮老芯的挺喜欢这个能干又朴实的小伙子,不自觉也把他当做小辈,带点吃食什么也是常有。等发现6排有个姑娘叫做许丽英的总是拿斜眼看她,要不就是好端端突然就冷嘲热讽时,还有点摸不着头脑,这是招谁惹谁了!

    四月集中忙完一茬,接着的日子就是除虫、除草、施肥。水稻要注意防旱、玉米要着重追肥,棉花得作垄、整枝、治虫、打顶一堆活,重中之重就是浇水,这些卢秀贞都勤勤恳恳地干着。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