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章 各怀心思叶家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五十九章各怀心思叶家反

    太宗皇帝十八年(癸亥)九月(甲戌),秋猎场所的消息在第一时间通过乱糟糟的各种方式,传回了京城。

    当时在场的人,有侍卫当即哭出了声,君王如同尊长,何况日夜相处,人非草木,怎能无情?

    然而帐篷里的大人物们,一时间却没空干这些,他们还有其他事情在忙。这里官职最大的,也就是才提拔的副枢密使叶千种,在事变后好像吓傻了一样,居然提出“找一个长得象的人假扮皇上”这等建议来。

    原本预计着第二天赶到,结果在路上收到消息快马而来的大学士张津,看着他好像看着一个怪兽。

    因为这一番耽搁,手脚快的人,都已经派遣亲信回京送信,再想封锁消息已来不及了。叶千种无奈的同意了张津的提议,先在原地预备着,等待京城宫中的妃嫔太子公主等前来奔丧。

    论理说,这两人中,叶千种只能算作武官中的副首领,张津却是文臣领袖,然而,在如今这般微妙的形势之下,文臣领袖,比不得手上掌着兵权的副手。

    这一点,二人心照不宣。

    张津在难得的一次口齿灵便地逼迫叶千种按照礼法行事不得妄动之后,又恢复了素日里沉默寡言的样子。他带着几个侍中下去拼凑准备东西物品了。侍中是皇上看好的具有文采说话幽默之类特点的官员,多半是年轻人,平日跟在皇上身边记录起草奏折之类,是天下官员里距离皇帝最亲近的位置,平时煞是少年意气,甚至还有敢暗中给张津下个小绊子的。此时这些年轻人,吓得如同一群瑟瑟发抖的鹌鹑。皇上遇险的时候他们就在身边,如今皇上出事情了,他们竟然全身上下没有伤到一跟头发丝……这样的情形,不管新君是不是一个婴儿,朝野中多的是人提议追究。

    如果说几个侍中在发抖,那刘太监简直已经抖得不能自已。新帝——或者说新的权臣首领,不见得真的会追究几个“护主不力”的文学青年,然而,全天下,绝没有一个新主子,会重用“护主不力”的家奴。尤其,这个“家奴”还曾经是先帝手下的特务头目。

    新登基的是谁呢?显然是太子。不管他是不是一个婴儿,他是先帝亲封的国家继承人。婴儿当然不会管事,那么管事的可能是原来的宋贵妃未来的宋太后,更可能是她身后的宋家,南家,包括,那个年轻的梁州伯南沧海。

    刘太监曾经与南沧海联手搞掉了原来的贵妃——如果可能,他宁愿这样的事情从未发生过——然而,事实是,他们两个虽然曾经合作,可是,如果有任何一个可以做掉对方的机会,他们也决不会放过。

    就如不久前,刘太监把南沧海手下的笑话捅给了先帝,又如南沧海知道虚青凌和他有几分交情,于是毫不犹豫地陷害虚青凌去和叶千种对上。

    那么,如果宋家出了一个太后,南沧海得到重用,他会放过自己么?

    刘太监缓缓地摇了摇头,把自己代入到南沧海那样的情形里,然后他得到了结论:不可能。

    所以,他不能坐以待毙。

    毕竟,宋家的那位还没有成为太后,而自己,手下消息最灵便的地方就是后宫了。

    …………

    南沧海听到消息时正准备出们。听到消息后他脸上的肌肉跳动了几下,形成了一种怪异无比,不知道是哭是笑的表情。

    然后,他返身回到书房,驱散了身边人,恭恭敬敬的取下了对面的那一横幅朱砂竹子的画卷。快速卷起,大踏步跑向了祠堂。

    这一番事情不过一刻钟,凉姿得到消息,莫名其妙的赶到祠堂时,南沧海已经离开了。地上留着什么东西焚烧过后的印记,上面留着才点着的两柱香。两柱香前面的排位,一个写着南黄丁,另一个写着南守心。

    凉姿一日后听说先帝驾崩的消息,惊得掉了手中的一双筷子。不知怎么,她竟然想起了那个光线幽暗房间里的两柱香,隐约感到自己似乎知道了什么不能触碰的南家的秘密。听说,自己的那位未曾谋面的公公南守心,是先帝派去晋地做太守的,就是才平叛后的晋地,不过半年就死了。

    …………

    消息传到宫中,多少双眼睛齐刷刷盯紧了储秀宫。掩饰不住的羡慕妒忌恨。大家都做寡妇了,有人甚至能活的更好,这是什么世道——凭什么呀!

    本朝虽然立朝两代,然而之前就有了数个绵延几百年的大王朝,天下正统的观念,早已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不会有人觉得这是个机会可以造反,不会有人觉得先帝死了他说的话就不算数,大家头脑中都有着某种似乎理所当然的念头:当然是该太子即位,当宋锦绣做太后了。

    就连街上随便一个挑着担子的老农,大抵都是这样想的。

    然而,对于那些真正有执行力去改朝换代的人呢?这种理所当然的念头,或者应该加上某个前提。前提是:在未来可能的荣华富贵前景可以期待的时候……大家当然会维护天下正统。

    …………

    虚青凌在一群发抖着的侍中中格外显眼。他的情形其实与刘太监颇为相似,除了先帝,只怕天下再无人能接受他。然而此时此刻,他却没有丝毫的恐慌,反倒,有些享受这令人纠结懊恼的环境。

    儒家讲究“忠臣必从孝子出”。这样的情形下,虚青凌,真真算得上是一颗奇葩。他是虚家重点培养的子弟,却在虚家造反作乱的时候,坚定地站在了朝廷的一边。因为他自认“国家大义”为上,那么,生养自己的虚家,也就只能是乱臣贼子。

    这样的“大义灭亲”举动,固然为朝廷所欢迎,甚至可以看出,这是丝毫没有为自己将来的利益考虑——大家都只道皇上未来不可能重用一个余孽,而虚家更不可能善待一个叛徒。这其中,虚青凌固然认为自己坚守信仰,甚至有了某种“纯儒”的牺牲意味,然而,牺牲的究竟不是他自己。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只此一事,他在清流中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