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99评《[无限]一定是你打开的方式不对》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评《[无限]一定是你打开的方式不对》

    阿车你好,这里是神秘失踪的起司(其实没有失踪,只是考后综合症又遇上了实习禽流感……于是这块奶酪匿了)。

    第一次接到指名单,某司的心情非常雀跃,这似乎代表着某司在前面几单付出的心血得到了作者的肯定……会想要作一枚评论员也是因为某司很喜欢看文,且喜欢和作者交流啦……所以阿车君在群里召唤我的时候,某司真的非常高兴呢!

    经过了两晚上深入浅出(咦?)的探讨,某司也算是对这篇文有了个大致的了解;这里不得不说一点,阿车君每晚勤唤不辍的举止……真的是非常的有爱~

    顺便,某司对这几天没能及时回应你的行为道歉!麻烦的事情都约好一样凑到一起……某司真是有点焦头烂额……

    请原谅(阿车君不要因为这几天的消失就不爱人家了啊嘤嘤嘤……)!

    有感于阿车君对这篇文认真谨慎的态度,某司也不得不报以十二分的细致将此文来回看了两遍……总体来说,感觉不错!

    毕竟是某司第一次被指名……再加上又是最喜爱的同人题材(还有楚郑呢!),某司下定决心这单一定要加倍地努力(说这么多只是想要解释一下,超出七天出单期的原因……从正式接单的十七号算起的话,勉强还在十日的最后通牒之中……好险!)

    话不多说,下面开始长评正文。

    类别与前情提要:

    首先,这是一篇无限同人,某司在这个领域(姑且当作有这么个划分吧)勉强也算个有经验的评论员了(如果出评一单也算有经验……)。*的无限同人在123言情为数甚多,写中洲队的更多,天坑的尤其多……在这个挖坑不管埋的网文时代,跳坑需谨慎!

    某司是一个有点深坑恐惧症的人,每次看到收藏夹里面那些坑坑洼洼的无限同人们,看着那些具有回溯时光效应的最新更新时间,看着那一大排集结号一般的“连载中”,都会略感蛋疼……那些前扑(非错字!)后继战死在繁忙事务与家长里短之中的作者同志,我们永远还念您!

    怀念这些年一起爱(女票)过的楚大校、郑小吒、牟大叔与面瘫零(咦,好像混进了什么奇怪的成分……);怀念你们笔下即使有点小崩坏也依旧萌点无数的这些人和那些人;怀念你们挖坑之初信誓旦旦绝不弃坑的豪言壮语;怀念那些一起在文下打滚求结局的素不相识的妹纸……

    尽管你们因为种种原因弃坑不填,但我依然感激你们曾经倾注了心血让那些被字母君定格在“未完结”中的“他们”重新鲜活;重新牵动我们的心绪,随着你们的文字铺陈与他们共同经历一场场恐怖的轮回;重新让我们在你们的笔墨之外萍水相逢,共诉与他们相识的苦与乐。

    是你们在原著之外,用文字架起了我们与他们之间的桥梁。

    即使如此认知,每当夜深人静书荒之时,细数那些“归期未定”的坑位,掐算今天是某某进宫多少周年,回忆与某大神曾经共同展望的番外……还是令人无蛋也疼!

    某司历经过“大坑时代”的洗礼后,选择跟文时,第一时间就是点开作者专栏,看看有无不良历史……相信会这么做的读者不在少数吧,123言情作者虽多,但真正能对一篇文全情投入到完结,不离不弃不烂尾,对跳坑读者全权负责的作者……还在少数。

    这种现象和123言情“遍地撒网”式的签约制度有关,因为门槛过低而无法提供所有作者应得的最低生活保障,致使全职作者寥寥无几,完善作品凡善可陈……说得有点远了,总之,弃坑与弃文,是我们与你们彼此选择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可以互相影响的。

    点开阿车的专栏,看到那么多篇家教同人……某司真是有些汗颜。作为一个不看家教,不看动漫同人的读者,某司有点担心自己的思路无法与阿车君成功连接。而脑回路迥异的读者与作者,他们对一篇文的关注点肯定是不同的,甚至会觉得彼此的萌点和雷点简直是在异次元……这样写出的评论别说让双方满意了,不掐起来已是万幸。

    某司便怀着这样忐忑的心情开始阅读。

    封面:

    阿车君的这款(?)封面做得相当成功呢!很有无限恐怖的范儿!

    那道斜下来的书封(大概是书封吧,图太小看不清楚)很像犯罪现场的警戒条,整体的色调也是阴郁晦涩而厚重的;封闭的窗户(是窗户吧,放大了反而不确定了)既能给人压抑的感觉又无形中将感官向远处延伸。

    那种沉闷神秘如同蛰伏着致命危机的氛围营造得非常完美(弱弱地问一句,这是哪家图铺的产物?某司想拜个山头啥的)。但这底图一旦搭配上了阿车的文名——《[无限]一定是你打开的方式不对》,诡秘的气场顿时败退。

    扶额再看,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的话……还莫名的挺带感的?

    文案:

    阿车君的文案写得很好啊,语言风趣生动带着调侃的诙谐,既能把设定与萌点交代清楚,又能准确抓住读者的眼球,而且,不得不说,那个对话框选项实在是帅得一塌糊涂!

    作者收藏按钮的同步率也很高……我只想说,这文字鲜亮的配色与左边的灰色调封面未免也太不搭了吧?一眼望去很难把他们归类到同一篇文的范畴中。

    也许高对比反而能将彼此衬托出来?就阿车君文章的整体氛围而言,这种被欢脱明亮的色调包围的沉闷灰暗的整体氛围也算是合情合理。

    但封面与文案都是为文章的外包装服务的,如果他们割裂得太过明显,没有一点外在联系的话,留给读者的印象肯定是矛盾而混乱的。比如某司,在翻看正文之前,对着这样的文案与封面,也实在摸不准作者文风的脉门。

    配乐:

    这大概是阿车在首页的一大败笔吧。ionsuming me,一部同志短片的背景音乐(其实不算音乐吧?哪有旋律可言?),文字的内容平直枯燥而带着感官的肉欲色彩,这和此文有什么联系吗?哪一点可以让读者把它与文章串联起来?

    就我个人而言,阿车这篇文最该配上英伦摇滚或者贝多芬的交响乐才对。夹杂在舒缓节拍中偶尔奏鸣的高调正合此文在危险日常中默默涌动的暗潮。

    设定:

    看到阿车对主角的定位,某司有些小失落,毕竟当初接单的时候可是为那句“觉得楚郑应该是萌点”激动了好久呢,以为总算遇到同道中人了……也的确是同道中人,但这文楚郑是第二配对(orz,为啥主写楚郑的同人坑掉那么多,完结的全是郑楚郑楚……)。

    主角是先穿《魔法学徒》再穿《无限恐怖》的恩莱科(话说恩莱科你真的不容易啊,这么赶场累不累?),配对是《生活大爆炸》的谢尔顿。

    攻受全是编外人员的无限同人比较少,某司基本不看;目前在追的也全是主角一栏填有大校名讳的文……于是看到配角栏上“谢尔顿,郑吒,恩莱科,楚轩”这样的排序时,某司真心纠结。

    我对此文的第一映像就是“谢尔顿x郑吒,恩莱科x楚轩这样的配对真的没问题吗?”,点开正文后,才知道某司实在是多虑了……但和某司一样站错队的读者不会在少数吧?

    毕竟阿车你这个排位太容易让人误解了……不看正文真的很难猜对你的西皮安排;何况这一点在文案中也没有明确写出。

    不知道阿车是故意留下悬念呢还是有意误导读者?但这样一来,可能会流失一部分真正萌你设定的潜在读者,而误入正文的那一部分也可能会因为“设定接受不能”而默默弃文……

    关于基础的设定配对,如果不是有心制造悬念的话,最好还是在首页就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答案。

    在选择时亮出底牌好过在中场累感不爱。

    标题:

    很多作者会忽略内容提要的重要性,寥寥草草毫无逻辑的三言两语摆在上面,到底有多破坏气氛你们是真的不知道还是习惯性偷懒?

    某司如果看到一篇文的内容提要全是作者的“心情日记”,那对这文的期待指数就会呈直线下滑。毕竟不是所有阅读一篇小说的人都是该文作者的死忠粉,不会对作者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报以无穷的好奇心。

    我们点开一篇文章,更多的是因为这文本身的吸引力;我们想看到的,也是这文自身的闪光点。尽管作者是这些文字的创造者,在展示的平台上,也须得给它们让位。

    能够让读者做出跳坑的决定,言简意赅、精彩纷呈的内容提要绝对是主力战员。

    阿车君的章节名很正统也很省事,算是中规中矩吧;内容提要却萌得某司的hpp一路飚红。

    与文案一脉相承的诙谐幽默为此文大大加分,喜欢此类文风的读者一定是迫不及待果断收藏了吧?

    但阿车这些激萌的短句也存在着一定缺陷:对剧情少有提及。很难让读者了解到文章大致的进程。

    就如前面所言,简介精炼的内容提要能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文章的总体氛围,而不是仅仅对作者文风的一个体现。

    阿车君的内容提要也算是有利有弊吧。

    小结:

    阿车君对此文花费的心思在首页就可窥出一二,很高兴指定我的作者是对写文一事认真严谨的人。

    对于自己敲下的每一个文字都要有愿意承担的认知,这算是某司的一个执念吧。

    也许是网络赋予人们的千变万化的假面,在网络文学这一块,太多的“率性而为”了。抄袭、刷分、恶意抹黑,很多不好的一面开始将它侵染;但某司依旧很……热爱它,因为这里有喜欢的作者,有爱好相同的朋友。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这篇评文里个人的感慨似乎篇幅过重……今晚的某司有点话痨,还望阿车君原谅则个。

    不说别的了,下面是正文部分的评论。某司将从小说三要素开始入手,争取让这评文看上去尽善尽美。

    肖像刻画:

    翻遍全文,某司找不到一段对两位主角细致的肖像描写。

    就说造人那一段吧,明明是刻画谢尔顿外在形象的绝妙时机,但除了模糊的一笔带过,任何细节也没有。

    不止谢尔顿如此,恩莱科、郑吒、楚轩等中洲队主要配角,没有一个人拥有超过一句的关于外貌的描写。下面例举关于楚轩的部分:

    【一个模样普通的眼镜男,这个男人模样虽然普通平常,但是他的双眼冷静异常,看起来似乎别有一种智慧的气质。】

    简洁是够了,也不失准确,但阿车……你真的有这么讨厌细节描写么?如果你想让一个书中角色真正地鲜活起来,以文字赋予他生命的同时,也要用精确而富有深意的肖像描写给他灌注灵魂,让读者从他的神态、举止、穿衣着装、语言谈吐等细节处领会这个人的内在特质,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他与其他人不尽相同而别具一格的个人特色。

    而你的文里面,很少提到这些。

    阿车几乎全是以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形式将中州队的人物互动呈现在读者眼前,这不仅单一而且缺乏那种“栩栩如生”的感觉。比如在郑吒初见恩莱科的这一幕:

    【“……”郑吒稍微沉默了一下,声线与记忆中甜美的女声有点差异,但是微妙的发音和奇怪的说话方式,海归的大小姐吗?“一个人离队容易出事,跟着大部队安全点。”】

    我不知道为什么阿车会在这里写上郑吒的心理活动,你不觉得这样突然从恩莱科的视角转到另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很突兀吗?全文从一开始几乎就是围绕着恩莱科开始铺展,在其中嵌入他人的心理描写总觉得有些别扭。在这个地方,运用恩莱科的视角来描述郑吒的神态变化不是更加合理吗?

    比如在听到恩莱科奇怪的发音时,郑吒可以“不适应地皱眉”,然后仿佛在确定什么的“仔细打量她的五官”,最后半是疑惑半是了解地叹一口气(只是举例,ooc神马的勿要追究)。

    用这样较为详细的神态描写来突出郑吒的疑惑困扰,不是更加贴合全文的基调吗?

    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排除原著留下的只言片语,假设某司是第一次接触无限同人,那阿车笔下的人物在我心里留下的印迹全都是模糊的五官和分辨不清的身影。

    希望阿车能给主角们(有大校就更妙了)来个详尽的特写吧。

    人物性格:

    阿车挑选的角色性格特征都较为明显。

    这是一个好现象,独特的性格特征有利于深入塑造人物的形象。有特征的人物是最好把握的,相反,那些庸庸碌碌平平无奇的人反而很难描写生动(不要提鲁迅那一辈的大国手……)。顺带一提,很多新手作者在第一次写文时都会保守地挑选一个和“大众审美”最接近的“常人”作为主角,其实这样反倒增加了写作的困难:开端虽然容易,后期却很难完成人物的独立与丰满,最终也常在纸样人物的阶段停滞不前。

    而阿车笔下的人物性格是有特色而颇具趣味的——楚轩是寡言冷静而智慧超群的,郑吒是热情向上而冲动莽撞的,恩莱科是一个善于计算却有些软弱的人,谢尔顿聪明自负带着令人捧腹的龟毛……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全都丰润立体且带着显著的个人特点,因为他们从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眼前开始,就是圆满而生动的——因为这是一篇同人小说。

    作为原著的二次创造,同人小说在人物塑造上可以说是占据着先天优势:因为原著留给读者的大致映像,我们在初次接触时就对他们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就在心里给他们打上了喜恶的标签,就认可他们是真实存在的。

    不可避免也难以回避,这是原著在读者心里留下的烙印——也是原著给同人带来的枷锁。

    因为有了一个公认的“官方形象”,同人作者很难完成对角色的再次创造和颠覆,即使完成了,也少有读者会表示认可。

    但这不代表同人小说就可以完全摈弃对角色形象的刻画。

    阿车此文对人物的性格刻画不是完全没有,而是太少,太流于表面,不够深入,不够真实。除非你完全依赖于原著对你此文的支撑,否则这不会是一篇完整的小说,里面的人物也不会是有血有肉的。

    比如,作为一个造人的谢尔顿,以他的智商应该可以轻易推测出“自己是个造人”这样的事实吧,再看下面这段:

    【“菲丽,我想听soft kitty。”短暂地沉默后谢尔顿说道。

    继续沉默着恩莱科决心装睡不说话。

    “我听的出你没睡着。”。

    “soft kitty是生病的时候才唱的歌。”。

    “想家也是一种病。”】

    既然谢尔顿拥有“思乡”这种完全独立的人格才会有的情绪,他又怎么会对自己的身份完全无动于衷?

    而阿车君并没有写到这方面(也许是会在后文提及吧,目前没看到于是某司就来说一说好了)。

    似乎许多作者都尽力避开对角色内心深处的挖掘,规避对人性相关话题的探讨。但你既然决定去塑造一个人物,又怎么能不直面这些问题?真正生动的一个人,不在于他的言行举止,不在于他的智计百出,而在于他发自灵魂的对自身及他人的感触,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拥有独立于作者本身的思维模式与真正的自我,这个角色才可称之为“人”了。

    而人与人是平等的,作者委实不该用自己的思想去辖制他们的心路历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